“長期貯存”對醬香型白酒的品質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,用陶壇貯存至少三年,才能除去新酒的刺激感,讓酒體醇和、芳香、幽雅。
醬香型白酒傳統釀造工藝的獨特之處是:高溫制曲、高溫堆積、高溫餾酒、2次投料、9次蒸煮、8次發酵、7次餾酒、長期貯存自然老熟、精心勾兌。其中,人們討論較多的往往是制曲、制酒、勾兌等,而對“長期貯存”關注較少,但實際上,至少花費三年時間的長期貯存是決定醬香型白酒品質、老熟程度的關鍵工序之一。
分型貯存 貯存期長
為什么要長期貯存?這是因為剛釀造出來的輪次酒具有刺激感,經過長期貯存后,口味才會逐漸變得醇和、柔順,醬香也更加突出。貯存時間越久,酒體越柔順,香氣越幽雅。
1至7輪次酒經感觀評定分香型、等級后,會按醬香、窖底、醇甜三種典型體和不同等級、不同輪次,入庫裝壇分型貯存。酒壇上貼著標簽,注明該壇酒的生產時間,是哪一班、哪一輪次釀制的,屬哪一類香型等。
通過醬香型白酒酒庫工作人員的精心照料,不但要根據氣候來調節庫內空氣對流,擦拭酒壇,而且還要保持地面清潔,以便及時發現和掌握酒壇的滲漏情況。
這些輪次酒必須經過三年以上的貯存方可進行勾兌。經最后大型勾兌檢驗合格后,還要存放半年才能包裝出廠,把前后的工序時間加起來,醬香型白酒從生產到出廠最短也要經過5年時間。正因如此,每一瓶真正的純糧食醬香型白酒在出廠前都至少有了5年的酒齡。
貯存神器:陶壇
用什么容器貯存白酒非常重要,長期以來,醬香型白酒的貯存都使用陶壇。例如貴州茅臺酒廠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:茅臺酒廠建廠初期,酒體貯存用的是本地生產的陶瓷土壇,不過,由于技術落后,所產的壇子兩頭小、中間大,穩定性差,口徑小也讓倒酒不方便,而且滲漏性較大。
為了解決滲漏酒損問題,1973年開始全部改用陶瓷壇,這種壇子底部大,放置穩當,口徑也大,但酒損率仍然高達5.592%,經鑒定后報廢了1萬多個。后來,又改用大口陶瓷壇。
有專家經實驗指出,經陶壇貯存的白酒比其他容器要好,堪稱貯酒“神器”。經陶壇貯存的白酒更加幽雅、細膩、協調,可以生成妙不可言的“老酒味”或“陳酒味”。
陶壇透氣性好,空氣中的氧氣能進入壇內,與酒產生“微氧循環”,有利于酒體中的有機物質繼續發生一系列物理、化學反應,比如締合作用、氧化還原反應、酯化反應等,從而更為有效地排除了那些低沸點物質,如醛類、硫化物等產生暴辣、刺鼻氣味的異味雜質,使酒體不斷老熟、醇化,變得柔和、綿軟,香味成分愈加豐滿、幽雅。
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,陶壇中富含鐵、鈣、銅、鎂、錳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。在長時間的貯存過程中,這些微量元素會緩慢地溶解到酒體中,然后以這些微量元素為中心,酒分子和水分子可以緊密地締合,形成穩定的大分子團。
這些大分子團像一個個緩釋膠囊,會逐步地釋放酒分子,這樣一來,可以使人的肝臟有更長的時間從容地分解酒精,避免肝臟在短時間遭受大量的酒精分子沖擊,從而切實起到保肝護肝的作用。